自大同思想网http://www.dtsx.org/2012/1117/877.shtml
"周灭殷商后,商朝的箕子向周武王陈述了中国第一部宪法(宪纲),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筹》,这是殷商遗留下来唯一可以征信的文献。后来箕子离开周朝到了朝鲜,开创了箕子朝鲜,建立了一个东方君子国,为朝鲜立国者,也是儒家最早的开创者之一。"近日,在由湖南大学法学院和大同思想网共同举办的"秋风、杜钢建对话儒家,千年学府演绎'新朱张会讲'"的活动中,湖大法学院院长、"儒家主义"首倡者杜钢建如是说。
杜钢建说,箕子与比干、微子并称为商纣王时期的"三贤",也就是孔子在《论语o微子》中称赞的"三仁"(三个仁人)。因为商纣王残暴不仁,且不听任何劝谏,箕子只能装疯卖傻以求自保。周武王推翻商朝后,就治国之道请教箕子,箕子向周武王陈述"天地之大法",也就是宪法意义上的根本大法,提出了帝王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九种根本大法,即"洪范九畴"。中国渊远流长的阴阳五行学说也是首次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箕子因而被誉为中华第一哲人。
箕子在殷商时不得其志,不行其道,作为殷商旧臣又不愿为新周朝效命,于是率领商朝五千遗民,"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在朝鲜建立东方君子国,是为"箕子朝鲜",传国千余年,比周朝历史还长。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
到了隋朝,日本圣德太子以儒家思想为主兼糅佛家思想,制定了日本最早的宪法,即《宪法十七条》,这是儒家在日本的体现,这种儒家传统也影响到了今天的日本,日本很多首相都熟读中国儒家经典。在中日佛教界,均认为圣德太子的前世是南岳衡山的惠思大和尚,因而日本的宪法与湖湘文化也渊源很深。
"儒家"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争议。很多人问:中国古代有宪法吗?如有宪法,是否有?儒家如何在宪法中发挥作用?杜钢建认为,当下中国以西方学术标准为自己的标准,认为古代中国没有宪法,这是中国法学界的悲哀。中国古代宪法是什么?就是儒家的宪法制度、宪法文献、宪法思想的表现。一个巨大成熟和高效运转的国家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宪法呢?
杜钢建指出,中国的第一部宪纲是《洪范九畴》,条文精简而思路清晰,箕子将中央各部门划分为"司空"、"司徒"等,后传入朝鲜。中国第一部宪典是《周礼》(又称《周官》),展示了一个完善的国家典制,规定了国都之神圣、规范了地方制度,以及六官、阴阳等,影响千年。作为这部宪典的创立者,周公制礼作法,为周朝八百年基业奠定了基础。箕子和周公是儒家两个最重要的里程碑人物。
杜钢建在演讲中提出,儒家主义包含"仁""义""恕""政"四道,分别是现代的人权、抵抗权、宽容、制度的源泉。具体的制度,主要包括以儒家贤人制度为根基发展而来的代议制、依法执政的法治宪治。言及西学立宪主义,他认为儒家主义并无过大区别,本质目标相似。在论述了君主制、贤人政治、多人执政等多种执政模式后,他指明古代周朝已经实践了两权两极的共和制度。而古代中国的贤人政治,就是一种代议制。
早年浸淫西方自由主义的秋风,近年回归儒家文化,极力倡导"儒家"。在讲座中他提出,儒家思想长期以来被扭曲、误解、棒杀,而实际上儒家思想构建的不是专制,恰恰相反,儒家政治思想与现代社会政治理念相吻合。比如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是以政令治理国家,以刑法整顿秩序。而儒家向往的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治注入价值理念和道德理想。而中国古代的礼制,本质上就是,虽然中西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不一样。
秋风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想法":董仲舒是个主义者。在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之后,秋风认为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政体,"儒家士大夫与皇权共治"的共同治理的体制。汉武帝时期形成的"中朝"与"外朝"之分,其实是"皇权"与"执政权"之分,就像君主立宪的日本,他们讲"公府之争"。
秋风指出,近代的清末立宪,其实也主要是儒家的士绅推动的。儒家可以顺利地接受西方理念和制度,从戊戌维新到辛亥,短短十几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政体的构建。开国会、地方自治,正是儒家绅士们把他们已经行使了两千年的自治性权利予以正规化。
儒家的未来如何?秋风认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始,中国学术界最大的变化就是儒学的复兴,儒家已成为左、中、右各种思想派别的共同底色。中国儒家是中华文化与世界各种优秀制度结合的理想方案之一,也将为世界文明贡献中国人的智慧。
(作者:枕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