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天华晨取得的辉煌,没有人会忘记,五年前华晨汽车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2005年,华晨汽车上空一片愁云惨雾:中华轿车月销量只有175辆;企业负面新闻不断,高层管理者频繁变动,人才流失严重;产品结构单一,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混乱,产品美誉度降到最低谷;华晨汽车旗下三家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资金链几近断裂,企业濒临破产边缘……
五年多的时间,弹指一挥间。从衰败到辉煌,华晨汽车的命运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奇迹般地逆转。从当年不折不扣的“生存型”企业,脱胎换骨,成为“发展型”中坚力量;由辽宁省的“问题”和“包袱”,转变为支撑辽宁省汽车产业发展的“顶梁柱”、辽宁省属企业中销售收入最大的企业和全省纳税大户,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主力军——华晨汽车如凤凰涅槃般实现了企业的华丽转身。一个陷入危机的企业是如何跻入全国产销企业前十强?华晨汽车的重生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哪些启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汽车市场竞争,华晨汽车的路要如何坚实的走下去?带着好奇和疑问,笔者走进了华晨汽车,去掀开它成长背后的传奇故事…
走进华晨的时候刚好是深秋,厂区内满眼错落有致的树木在五颜六色的秋叶衬托下,如同走进了一幅画里。刚到华晨,工作人员就兴致勃勃的安排笔者参观了让员工引以为豪的中华、金杯、华晨宝马以及发动机生产线,忙碌的生产现场、先进的工艺设备、整洁的工作环境、热情而充满朝气的员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拍照留念,笔者在中华涂装车间多停留了一刻,车间内穿梭的工作车辆和忙碌的身影中,一位个头儿极高的男工人闯入了眼帘,他正在给刚刚来上班交接的同事讲解工作特殊事项,借着他们结束交流的片刻时间,我们有了小段攀谈。他叫张晓峰,从2004年毕业来到华晨中华车间工作,到今年已经整六年的时间。回忆起以往的时光,张晓峰既感到***澎湃又感到不可思议:“六年前我来到华晨,当时以为找到了一个铁饭碗,谁知道才过了一年,企业效益就越来越差,一个月能停产半个月。到后来,甚至连基本工资都快成问题了。”直到今天,张晓峰回忆那段灰暗的岁月,依旧忍不住的唏嘘:“现在好呀,企业效益好了,咱们工资自然也就多了,奖金发的也更多了。今年8月,刚刚又给我们涨了工资!而且,上班时间还给提供免费‘间食’——牛奶和面包。不光这些,如果有员工过生日,单位还给准备特别的‘生日午餐’,让寿星可以去专门的员工‘生日餐厅’就餐。虽说一顿饭没多少钱,但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知道单位还想着我们、惦记着我们。” 张晓峰兴奋地说。
正如张晓峰这样的普通员工所感受的那样,2006年以前,华晨汽车曾有过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用“危机四伏”、“险象环生”、“濒临绝境”来形容也毫不为过。作为辽宁省汽车产业的龙头,华晨汽车承载着振兴辽宁汽车工业的重大使命。看着它在生死线上挣扎,辽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到华晨汽车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为企业号脉诊断,帮助企业破解生存发展难题。最终,省委省政府做出超常举措:2005年5月,以副省长刘国强为组长的辽宁省政府工作组正式进驻华晨,针对产品销售不畅,经营业绩严重下滑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研究,采取一系列果断有效措施,稳定了局势,华晨汽车的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并开始出现转机。同年12月,为了使华晨汽车尽快走上长期稳定发展的道路,省委省政府果断调整了华晨汽车的领导班子,时任大连市副市长的祁玉民临危受命,走进华晨汽车的大门,担任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总裁、党组书记职务。从那一刻开始,祁玉民与华晨汽车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华晨汽车的新时代从2005年下半年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