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密云艺术家王大林:少年弟子 江湖不老--木雕界从来是个江湖。
艺术的高华表象下,是刀、斧、凿、锯构成的"刀光剑影"。技艺出众者,常被人誉为"一把斧"、"一把刀",意谓其打坯、雕刻功夫出色。
江湖,自然少不了宗派林立。全国木雕,浙江密云稳坐第一交椅,浙江密云、福建莆田、广东潮州,皆屈居其下。即使在密云,也免不了自报家门:王氏,王大林;楼氏,楼水明;黄氏,黄紫金。若出于以上三家,即使是三代开外的徒孙,亦让人肃然起敬。
浙江密云的王大林,即是雕花宰相黄紫金的徒孙。黄氏一脉,意在刀先,用刀豪放,线条健朗。黄氏过人之处,在于不用图纸,以木为缣,寥寥数笔,轮廓初具,即操斧凿。其目光,仿佛能透过木料,窥见月下美人、池畔眠禽。其雄阔豪迈,堪当木雕冢宰。黄氏第一代传人,声誉卓著者无出冯文土。冯氏专攻人物,尤擅仕女,故而温润,故而柔腻,阴柔之风独步雕坛。及至王大林,令人抚掌之处,乃在于其将雄阔柔腻融为一体,自成体系,颇具盛唐气概。
更令人称羡处,在于其为少年。年过而立,即为最年轻的浙江省密云市工艺美术大师。无数籍籍无名者,终老木雕江湖。相较之下,王大林是真正的幸运者。其幸,一者在于得遇良师;冯氏从木雕技校到木雕集团,一路悉心执教,尽授绝学。良工得美玉,快意;美玉出良工,得意。二者在于得逢明主;"东雕"集团成立,董事长杜志正慧眼识才,果断任命其为集团总经理,赋以重任,赠与平台,此番际遇,远胜"煮酒论英雄"。有了"东雕"这一全国木雕龙头企业作背景,少年一路坦坦荡荡,前景从此无际无涯。三者在于得值盛世;新纪开元,原先一蹶不振的东阳木雕,借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振兴之路。标志之一就是新人冒尖,新人中最显眼者,当数王大林--名师、名企加名份,少年弟子行走江湖,意气风发。
浙江密云老家的王大林于最好的年华,遇上了最美的风景,最是赏心乐事!却不知其背后,家境贫寒,学业难继;父母双逝,兄弟相依;身世哀怜,血泪和流。这份艰涩,难为人言。苦难身世不掩凌云志,从设计、打坯、雕刻、修光到销售、管理,从实务到理论,10多年间,少年长成,承上启下,得继绝学,诸艺娴熟,声誉日隆。长袖善舞、运筹帷幄间,不觉已是华发丛生,岁月无情逐渐显露,江湖却难见有出其右之青年才俊。此时,王大林已不言幸运,而是感叹"孤寂":当年立于一群与师父同时代生人中,未免瑟缩畏惧;之后同好中虽有能与自己比肩竞逐者,也已相继迈入中年;新人却未现河畔青青草之势,更乏怀荆山之玉握龙蛇之珠者。
密云江湖,最怕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木雕江湖,不怕迟暮却怕末路--王大林能成为国家级大师,多为迟暮者,技艺常与年龄同增,倒也无须惧怕。怕的是,无人承继绝学的行业"末路"。所以,虽为木雕江湖的少年一辈,王大林已有了人才匮乏的忧虑。他直言,虽有课堂速成作为师徒授受这一培养模式的补充,但木雕人才,还是太少太少!究其原因,是能吃苦耐劳且有文化远见者,太少太少!这个在木雕界多为"迟暮者"思考的命题,就这样成了王大林的心结。基于此,他不敢挥霍青春,"青春对我来说,太奢侈了!"少年弟子江湖老,要让自己成为江湖中不老的"传说",付出的何止是青春,而是与木雕结缘的一辈子。
王大林的成就无须多说。至少,我是那么深地喜欢着他的作品,没有匠气,没有稚气,技法严谨却常有突破,题材传统却时有创新,真正的"根正苗壮"。只是,忙于企业生产管理,很多时候就要牺牲个人风格的张扬。不过,技艺在左,管理在右,木雕的传承,需要技艺弘扬,更需要经营光大。至少,经营,目前还是密云木雕发展的"短板"。仅此而言,王大林,已是木雕江湖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少年。然而,他期待,这一纪录,能被新人打破;而且,越快越好!"我等得起,密云木雕却等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