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新设立的张学良公益基金会有限公司(以下称本基金会)与1987年12月在 沈 阳设立的"张学良学术研究基金会"、1996年10月在辽宁设立的"张学良基金会"具有直接的沿革关系。
(一)"张学良学术研究基金会"于1987年12月在沈阳成立
会长:郭维城(张学良原机要秘书、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原副司令员、国家铁道部原部长);
名誉会长:于凤至(张学良原配夫人);
副会长:高存信(炮兵原副司令员);
副会长:刘培植(农业部原副部长);
副会长:谢雪萍(张学良之弟张学思的夫人、全国政协委员);
副会长:张德良(辽宁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研究室主任);
秘书长:周毅(辽宁大学历史系授);
(二)"张学良基金会"于1996年10月在辽宁成立(由"张学良学术研究基金会"更名、升格)
会长:周毅(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原张学良学术研究基金会秘书长,2008年8月病逝)
董事长:常景兴(张学良部下抗日名将常恩多的孙子)
副会长:徐灶贵(基金会赞助者)
副会长:卢运利(基金会赞助者)
副会长:吴庆威(基金会赞助者)
会长助理:苑莉(基金会赞助者)
(三)基金会前期业绩
张学良基金会得到了张学良将军本人及其亲友、旧部下及眷属和海内外热心人士的支持,利用捐赠资金开展了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1.基金会周毅会长等领导先后5次拜访了张学良将军,张学良将军对基金会的工作和学术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亲自手书为基金会题词"爱人如已";
2.出版了张学良以及东北军抗日相关学术研究专著34部,摄制了4部电视专题片,组织召开了12次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3.被评为辽宁省先进社团组织,曾被原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在全国相关会议上重点提名表扬。
二、在港设立张学良公益基金会有限公司的动因
张学良基金会是辽宁省地方非公募基金会,设立以来业务重点放在了赞助学术研究活动上,基金会要发展、要与时俱进、顺应当今时代的需求,今后基金会的业务重点转向以兴办公益事业为主,地方基金会在接受捐赠和事业活动范围上均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了便于接受海外华人华侨的捐赠、在更广大范围内开展公益事业,原辽宁张学良基金会副会长徐灶贵、卢运利、吴庆威、苑莉等人经过充分的协商研究,在继承张学良基金会的事业问题上达成了如下共识:
(一)以张学良将军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具有广泛的号召力
张学良将军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他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对海内外华人世界能够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设立以张学良将军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有利于吸引海外华侨捐赠,以支持公益事业的开展。特别是在张学良基金会辉煌时期奠定的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影响的基础上,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张学良基金会十几年运营经验可资借鉴
以徐灶贵先生为首的本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卢运利、吴庆威、苑莉),十几年前就参与辽宁张学良基金会的事业活动,经历了该基金会辉煌期和困难期,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管理基金会的经验和教训,能在更高的起点上领导基金会健康、平稳发展。
(三)吸引富裕资金流向公益事业
本基金会会长徐灶贵先生身为浙江企业家,在浙商(包括在海外的浙商)中有相当的号召力,利用基金会的平台,打造容纳富裕资金的池子,接受定点定向的捐款,将善款最大限度地用于公益事业,造福于人类,贡献于社会。
基于上述原因,徐灶贵先生等5人发起设立了该基金会。
三、本基金会业务范围
1.救济贫困者;对贫困者在生活、就业、医疗等方面提供赈济;为老、幼、弱、残、病者提供特殊照顾;
2.振兴教育、教化、学术、艺术、科学和研究工作;资助以张学良将军及其东北军抗日爱国相关研究为主的研究及其专著出版活动。
3.捐助遭受灾害的地区重建;
4.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以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5.建立多个养老机构,以使更多的老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6.举凡是慈善性质的种种行动、工作、事业和事情;
7.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办各种实业、从事商业经营活动、进行各类投资,以增值本基金会的资产,些种盈利仅限用于实现本基金会之宗旨。
上述业务范围第1和第4项以香港地区为主要实施地,第2和第5项以中国内地为主要实施地,其他各项(如第3项)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不受地域限制。
张学良公益基金会有限公司